转换的时候请输入简体中文,但由于陆柬之的传世作品较少,因此在线转换的陆柬之行书
书法字体中有很多文字无法生成。
关于陆柬之,《旧唐书》和《新唐书》均无其本人传记,但是在其侄子陆元方的传记中都提及陆柬之。《旧唐书•陆元方传》中写道:“伯父柬之,以工书知名,官至太子司议郎。”《新唐书•陆元方传》中写道:“伯父柬之,善书名家,官太子司议郎。”两者记述虽然简略,但足以证明陆柬之的书法成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比较详细的是唐代开元时期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的记载:“陆柬之,吴郡人,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虞世南之甥。少学舅氏,临写所合,亦犹张翼换羲之表奏,蔡邕为平子后身。晚习二王,尤尚其古。中年之迹,犹有怯懦,总章已后,乃备筋骨。殊矜质朴,耻夫绮靡,故欲暴筋露疵,同乎马不齐髦,人不栉沐。虽为时所鄙,回也不愚,拙于自媒,有若达人君子。尤善运笔,或至兴会,则穷理极趣矣。调虽古涩,亦犹文王嗜菖蒲菹,孔子蹙额而尝之,三年乃得其味。一览未穷,沉研始精。然工于仿效,劣于独断,以此为少也。隶行入妙,章草书入能。”张怀瓘在另一篇著作《评述药石论》中又写道:“昔文武皇帝好书,有诏特赏虞世南,时又有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等,或逸气遒拔,或雅度温良,柔和则绰约呈姿,刚节则鉴绝执操,扬声腾气,四子而已。”从张怀瓘的记载可知,陆柬之的书法,前期师承舅舅虞世南,晚年学习二王。而虞世南学书法于隋僧智永,智永是
王羲之八代孙,传二王家法。因此,学虞世南与学二王是一致的,继承的都是二王法度。其书法成熟以后的特点,一是善于用笔。这一点唐代李嗣真《书后品》也予以很高评价,“学虞草体,用笔则青出于蓝。”二是古雅质朴,不装巧饰,一任自然,所谓马不齐髦,人不栉沐。三是善于理趣的表达,这在讲究法度的初唐书法中,显然是具有超越时代的特点,因此也受到同时代认识水平不高的人的一些指责。值得注意的是陆柬之作为初唐四家之一的身份,在唐太宗时期已得到公认,所以张怀瓘才说“扬声腾气,四子而已”。此外,唐代卢携《临池妙诀》引用唐代书法家张旭的一段话说:“吴郡张旭言,自智永禅师过江,楷法随渡。永禅师乃羲献之孙,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子彦远,彦远仆之堂舅,以授余。不然,何以知古人之词云尔。”颜真卿著有《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张长史即张旭。可见,在二王笔法的传授过程中,智永传虞世南,然后传陆柬之,再传给其子陆彦远,之后传给外甥张旭,最后传给了
颜真卿,而颜真卿无论
楷书还是
行书,都将唐代书法推向高峰。这其中,陆柬之的承前启后作用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书家如林的初唐时期,陆柬之能够脱颖而出,卓然成家,成为初唐四家之一,并成为唐代笔法师相传授的关键人物,这充分说明陆柬之在书法方面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