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古楼兰遗址发现的魏晋简牍、文书残纸上、吐鲁番发现的晋人写本及十六国时期的文书虽然表明了,至少在东晋时,
楷体字就已经取代之前的隶书作为“正体字”而广为流行。但此时的“正体字”,有其实而无其名:楷体从发生到成熟的漫长过程中所产生的许多不规范的俗字、异体并没有得到确实地纠正。至唐代,才在政府的重视与学者的努力下,统一、规范了楷体的字体样式,从真正意义上,确立了楷体字的正体字地位。
若要阐释正体字与正楷字体的概念,我们需从“正”字开始理解。“从止,一以止”,这是《说文解字》对它的解释。“正”字不偏不倚,代表统一、规范,将这种解读与我们的研究联系到一起:正体字是指统一的字体;正楷字体指的就是规范的楷体字。同时,政治权力在楷体字“统一”、“规范”的过程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正体字、正楷字体还需合乎正统,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权威性。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就两者的区别而言,正体字不完全等同于正楷字体。从概念上看,两者在统一、规范的前提下,正体字强调的是字体,而正楷字体强调的是楷体,字体包括了楷体,因此,正体字涵盖得范围比正楷字体更加广泛;从时间上看,正体字的概念自秦始皇“书同文”起就已然发生了,而楷体字产生东汉末年,经历长时间的整饬提炼才形成了属于它的规范,显然地,正楷字体发生的时间比正体字晚。从以上两点我们可知,正楷字体是正体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转换。这个条件就是汉字字体发展的基本规律:由繁至简,由异趋同。篆体作为秦代的正体字,是李斯在
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化,同时取消了六国遗留下来的异体字,最终实现文字的统一;而汉代的正体字
隶体,也是相同规律下发展而来的产物,因此,正楷字体取代隶体成为正体字,是字体演变的必然结果。进一步说,自唐代楷体字确立规范以来,正楷字体都可称之为正体字。
第一字体网还可以在线转换以下相关的楷书字体:
楷体字转换器
方正楷体简体 华文楷体转换器 颜真卿楷书
柳公权楷书
褚遂良楷书
田英章楷书 小楷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