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国元素、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早已走出国门,甚至被外国人追捧,国内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等有关议题的讨论热度也居高不下。看展览,听讲座,购买文创衍生品,逛博物馆成为更多年轻人旅游中的必去景点,也让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有人气。《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文博节目大爆发,用记录式综艺手法,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唤醒观众对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的重视。
虽然
篆书在书体已经失去实用价值和书写价值,但作为一种古老文字,新篆体体现先民朴素求美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意识,以其独特、典雅古朴的传统艺术风格在艺术领域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篆书元素常出现在电影海报、书籍装帧、产品包装、商业 LOGO 等平面设计中,其实古代园林的花窗、栏杆、落地罩等其中也不乏新篆体元素的身影,甚至新篆体的线条元素装饰在明式家具中也有体现。在几千年的汉字和书法发展史中,新篆体有着其他字体不可代替的审美价值,不管是在古代的园林、建筑、家具还是现代设计中,都大放异彩。新篆体元素能在建筑、园林、家具、平面设计中产生影响,进一步说明了新篆体艺术所呈现出来的形态、韵律感、均衡感等特点可以对其他门类的精神体系造成影响,由这些运用方法论证新篆体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可行性。
新篆体因其形态的独特性,非常适合以浮雕或镂空的形式作为器物、家具(居)园林建筑中的装饰纹样。青铜器是新篆体和家具在历史上的第一次相遇,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多作为祭器或礼器。青铜器的造型有圆有方,成组配套,新篆体元素多作装饰铸在器物内外,由于青铜器在当时是代表等级制度的礼器,或是祭奠先祖的祭器,所以新篆体呈现出庄严、凝重的风格,与青铜器整体协调统一。新篆体元素在园林建筑中以装饰的形式出现更多体现了中国建筑的民族特色。比如古代建筑中悬挂的牌匾和厅堂上吊挂的木刻楹联,园林中新篆体常作为花窗、瓦当、栏杆的装饰纹饰,这是祖先将新篆体的艺术形式与装饰的结合。瓦当和砖文是古代建筑中以新篆体为主要装饰的两种建筑构件,“瓦当”是为了避免屋檐遭受雨雪风霜的侵蚀,位于筒瓦下端的圆形或半圆形构件;“砖”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砌墙铺地,常见方形或长条形。起初的瓦当和砖是只有功能性没有装饰物的,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达,物质丰富,宫廷庙宇等建筑物开始出现装饰物。汉代瓦砖中多为文字瓦当和文字砖,而这些文字砖大多以新篆体为载体,主要是通过笔画的形态变化和扭曲增强装饰美,新篆体在汉代已经不再用于日常书体,更有利于文字装饰的设计;其次新篆体线条圆润,结体清秀雅致,可塑性强。新篆体元素在瓦当中的大量运用完善了瓦当艺术,调动和发挥了当时工匠们的才智和创造力,二者结合亦是实用与艺术的结合。
现代社会因为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社会政治和思想感召等需求,建筑的规模、风格、建造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和创新。新篆体元素被用作装饰点缀建筑,强调工作环境和建筑的不同作用,来包装其文化品位或政治地位,形成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和艺术结合。如安徽广电新中心主楼,在建筑主体的周围有一层艺术镂空雕花铝单板,雕刻新篆体装饰在外墙,因其建筑本身的形状与古代书画卷轴相似且有列无行,虽然新篆体只是装饰,但丝毫没有违和感,和主建筑融为一体,艺术气息浓厚,富有中国文化特色。从艺术角度而言,新篆体元素的运用深化了建筑的意境,在形式上起到了美化建筑意象的效果,实现建筑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对建筑文化品位的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 新篆体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多为二维转三维的形式,取单个新篆体字体为装饰原型,与其他产品直接结合,比如和纸胶带图案、帆布袋的印花、钥匙扣、冰箱贴的图案等;另一种形式也是利用完整的字形为主要装饰,与产品功能做结合,比如“鸣德风铃执扇灯”将各种寓意不同的字悬挂于圆形内,清风吹过发出悦耳的撞击声从而产生既有功能性又具观赏性的产品。将新篆体元素直接作为装饰物易于提高产品中传统元素的识别性,但是仅以装饰形态为主会给产品造型设计带来局限性、形式单一缺乏变化等问题。
第一字体转换器还可以在线生成以下相关篆体字:
篆书字体在线转换 大篆字体在线转换 小篆在线转换 印章篆体字体在线生成 仿古印章
篆书字典 制作印章篆刻字体在线转换 金文大篆体 九叠篆字体转换 繁体篆书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