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白体书法是中国书画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其笔画中存在镂空图案,似枯笔所写,使得书画作品显现苍劲、飘逸,更有力度、更具表现力。飞白体始于汉,成于唐,盛于宋,其后继者甚少。
“飞白”的规定性很宽松,与字体的基本结构没有关系。古代实际存在的飞白是面目各异的,有
篆书的飞白、八分的飞白、
草书的飞白,也有
行书的飞白。飞白体字体中允许行书存在,从唐太宗《晋祠铭》上被人称为“飞白”的两行额看来,与今人所认识的行书并无特别异样之处。即使真的它如杨宾所指斥的那样不合古法,它也客观地出现了,而且被理解成、表述成“飞白”了。所以,我们在利用古籍时,应该注意甄别,有些所谓的飞白体书法也就是行书。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飞白体
书法字体已演化为书画横纵的一种特殊笔法,其笔画中间存在着丝丝白痕,让人产生一种飞动的感觉,使书画作品更富有神韵,吏增强了书画作品的动态美感。飞白作为书画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其内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飞”与“白”。具体说正如《东观余论•论飞白法》所解释的:“盖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飞白体字体对于文字的结构、结体并没有特别的规定,甚至只需要满足上述两项条件之一,“飞而不白”、“白而不飞”都可以。
南朝的鲍照在《飞白书势铭》中写道:“……鸟企龙跃,珠解泉分。轻如游雾,重似崩云。……丝萦发垂,平理端密。……故仙、芝烦弱,既匪足双;虫、虎琐碎,又安能匹。君子品之,是最神笔。”这主要论述了飞白体字体的“飞”,鸟儿飞起較龙腾跃,水珠崩解泉水溅飞,锋芒毕露光彩四射,将其雄奇瑰丽的气势,轻重缓急的韵律,惊心动魄的节奏表现的淋濟尽致。飞白体字体的“白”主要指黑、白相间,笔画丝丝露白,存在镂空图案,这是飞白体书法最明显的特点。如武则天的《升仙太子之碑》、王叔谦的飞白书法,黑白相隔,深浅变化,抑扬顿挫,层层叠叠,将飞白体字体的美极尽所能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飞白体字体所具有的艺术美在使用中主要体现在:单个笔画中运用飞白,可以使笔画纹理参差、错落有致;就单字而言,飞白体书法字体笔画和其它笔画虚实结合,具有图画美;在整幅书画作品中,飞白使书画作品上下左右融为一体,飞白纹理和其它纹理虚实相生,反映出运笔的轻重缓急,同时可以充分表达作者在书画创作时心境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
国画中的山水、竹林、柳叶等较多使用飞白体,如苏拭的《枯木竹石图》就运用了飞白。宋末元初的
赵孟頫曾写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飞白纹理与山石纹理的特殊性相符,使用飞白可以把山石的气势表现的淋滴尽致;竹林、柳叶的飞白运用使其更具节奏感。而在中国书法字体中,草书和行书较常运用飞白,这主要是由于笔画的形态特征、运笔技巧、书写风格、作品章法等的不同所致。要恰当地使用飞白体字体,还要考虑到
毛笔特性、书写速度和风格、运笔技巧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等因素。只有综合考虑以上各个因素,结合飞白的“飞”与“白”,才能真正将飞白体字体的形态、作用、妙境等一一展现出来,将静态的书画作品变成具有动态美的艺术作品,使黑白的艺术,变为色彩斑斓的艺术。
本站的字体转换器还有以下相关的多种毛笔字在线生成器可以使用:
日文毛笔字体 毛笔书法繁体
泼墨字体
白舟侍书体
白舟白雨书体
国画山水字体
苏新诗毛糙体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