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字体转换器

草书字体转换器在线生成器

草书字体
草书字体简介
  中国传统书法中最具艺术表现性的当属草书,变化多端的线条,抽象中充满了神秘和遐想。书写者的内心世界,在随机变化的点画中得以尽情抒发,这是中国草书艺术的独特魅力。
  草书的形成时间可追溯到战国后期,在秦末就已初具规模。东汉辞赋家赵壹在其《非草书》中有这样的论述:“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宜为宜知,非常仪也。”赵壹的这段话阐明了草书起源于秦末,最初的形态是在古隶基础上进行笔划的减省,以提高书写的速度,完全是出于实用的目的。秦末日常应用的书体是古隶,为了书写的快捷便利,有些字的减省写法逐渐被人们接受和应用,久之成为约定俗成的写法,逐渐形成自身的书体特征。秦末的草书,很多字的写法还只限于书写的草率随意,约定俗成的草字写法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严格意义上应称之为“草隶”,尚未完全发展为成熟的草书系统。直到汉代,随着古隶演变为成熟的隶书进入分书阶段,秦末以来的“草隶”经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在古隶和分书的双重影响下,终于发展为成熟的草书,即章草。章草作为隶书的快写体,其形态保留了隶书的波磔笔法,几乎每个字的末笔都有稳重灵动的波挑,字字独立而笔意连贯,稳重朴实,饶有古趣,在汉末颇为流行。从出土的汉代边陲简牍看,其中有很多是戍边将士临习章草的墨迹。
  东汉末年,随着行书楷书的不断萌芽发展,章草中行楷书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很多草书家已尝试将楷书笔法融入章草之中。即为了书写更为流畅美观,将章草的字字独立,改为字与字的上下连带,使其更具流畅性和生动性。传汉末张芝已经开始书写这样的草书,如传为张芝书写的《冠军帖》,已经是上下相连的“今草书”了。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已经完全成熟,书写水平已达到高超境界的今草书,是东晋王羲之书写的一些短札信件。这些草书信件在唐代被酷爱书法的太宗皇帝敕令摩勒上石,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著名今草范本《十七帖》,即由二十九封信件组成的一部汇帖。帖首的信件是以“十七日”字样开头,因而得名十七帖。王羲之的草书,含蓄内敛,有着浓厚的中和之美,应规应矩而神采焕发,字里行间体现出从容自然的魏晋风韵,确立了今草书的典范地位。今草书究竟什么时候成熟的,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至少在王羲之以前就已发展成熟,应是没有疑问的。王羲之的草书功绩,是在继承张芝草书的基础上又加以完善,在笔法上基本摆脱了章草的束缚,而在作品的气息上仍然胎息汉魏,质朴而自然,这一点让后来的草书家们难以企及。王羲之的今草艺术,为后人树立了楷范,后来的草书家们都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的。
  继魏晋之后,唐代是今草艺术最为辉煌的时期,张旭与怀素的出现,将今草艺术又推向了一个高潮。 被称为“颠张狂素”的张旭怀素,在继承王羲之草书的基础上,创作过程中打破了字与字、行与行的界限,使之上下、左右随机而发,互相呼应。尤其在创作状态上,旭、素经常借助“酒”的刺激,在半醉半醒之中,摆脱了理性的束缚,将其内心世界及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倾泻到他们的作品中。张旭怀素还将自然界的物象,与他们对自然界的感悟融为一体。如怀素在总结自己习草心得时说:“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这完全超越了单纯的草书技法层面,达到豁然心胸、心手两忘的至高境界。张旭怀素为后世留下了惊涛骇浪般的激情之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这种创作激情下的草书作品,后人称之为“狂草”,是在王羲之今草基础上的又一升华。

  第一字体转换器还可以在线转换以下相关草书字体
  方正大草简体
  狂草字体
  叶根友疾风草书
  于右任草书
  空心草体
  行草字体转换器
  今草字体
  潦草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