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里面曾咏唱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汉乐府《折杨柳歌辞》也言“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从此之后,“柳”便与离别之情紧紧联系上了——送行者往往会折一条柳枝送给即将远行的亲朋,寄托惜别、盼归之情。
“柳”成为古代送别时的主角,有以下几个原因:
1.“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能表达送行者的“挽留”之意——不忍分别,永不忘怀;
2.柳枝形态摇曳多姿,飘飘摇摇,能形象地体现送行者的依依不舍之情,也传承了广为流传的《诗经》名句“杨柳依依”。
3.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易成活,赠柳寄托着对远行人深切祝福——祝愿他们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很快入乡随俗,融入当地,一切顺遂。
一棵棵柳树伴随着五里一长亭、十里一短亭的饯别设宴,奉献出一条条柳枝,让即将分别的朋友们能互诉衷情。
不过,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提到的“折柳”可是一支曲子喔,杜甫在《吹笛》中写的“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和王之涣在《凉州词》中说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都是指《折杨柳》这支名曲。
在 2022 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张艺谋总导演就用“折柳寄情”这一环节向世界普及了中国这一独具东方文化韵味的送别方式。演员和舞台上的屏幕影响完美互动,呈现虚拟的柳枝,寄托苦涩又甜蜜的离别之情。365 名演员手捧柳枝汇聚在舞台中央,象征一年 365 天的思念,表达“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舞台最后变化成一片纯洁美好的绿地,大地回春,生意盎然。
奥林匹克运动会推特官方账号也特意给全球观众诠释了“折柳送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枝是赠予友人的离别礼物。这不是‘告别’,而是‘再见’”。
闭幕式分场导演黄辉说,“经过无数次易稿,我们找到这样含蓄、唯美、写意的方式——‘折柳寄情’,用一首曲、一群人、一捧柳条、一束光,在春回大地的一片绿荫中,表达一起面向春天和未来。
锐利柳叶字体形如婀娜美好的柳枝,在一个个方块里呈现了阳春三月好风光。柳枝轻盈柔美,柳叶修长婆娑,它们舞弄着清风,告诉人们春天的活力。锐利柳叶字体疏朗清爽,时尚简约,字体纤细优美,大方稳重,又不失俏皮可爱,方正时髦,是一款非常现代的
美术字体,和清朗纤长的
仓耳今楷一样,都适用于搭配标志、
广告标语、商业广告等高端场合。
字体转换器还可以在线转换以下相关艺术字体:
雕刻艺术字体 哥特式字体 万花哥特式字体 藏文字体转换器
花体字转换器
卡通字体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