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行书出现于东汉末年,至魏晋已臻于成熟。东晋时期,世风由汉时的清议逐渐转为清谈,士大夫们远离政治,雅好风流,醉心于书法字体的品鉴与学习。众多书体中,行书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凡善书者皆工行书。以“二王”书作为代表的妍美书风,成为行书史上的首座高峰。尺牍和手卷是最早的书写载体。传世所见魏晋时期的行书尺牍和手卷,最早呈现了行书尺牍和手卷的章法,这一时期毛笔行书章法特点为:在行列关系上有行无列,每行首尾大多近乎平齐,布局齐整;行间则随形布势,欹正相生,自然妥帖。整体形式介于后世平正型和摇摆型之间,完全出之于自然,是晋人使用毛笔“尚韵”的自然流露。此间的毛笔行书代表作主要有王羲之书法《丧乱帖》、《兰亭集序》,王献之《东山松帖》,王珣《伯远帖》等。当时隶书和章草已经发展成熟,并成为官方字体。但因为这两种字体要求严格,多以波磔取势,所以书写速度极慢。这时民间便流行起来一种新的书写字体,它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比楷书活泼流畅,比草书容易辨认,这种实用简便的特点,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加上刘德升等人的整理推广,很快便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作
为五大字体之一,毛笔行书自产生之日起,即以其特有的风韵、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极高的实用价值,在书法艺术的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席位。章法,又称“构图”“布白”“谋篇布局”“分行布白”,是指整篇作品布局形式及其结构组成的普遍规律和组合方法。作为毛笔书法艺术三要素之一,章法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或缺的组成元素。它统领字法、笔法、墨法,有大章法、小章法之别,前者是对作品整幅的安排组合,包括行间大小呼应、整幅布白、形制处理等宏观元素,后者指单字用笔、用墨、结体。毛笔行书是最具实用性和艺术创造性的字体,这两大特性决定了它的章法特征具有强烈的承传性和多样性。对毛笔行书章法进行系统的学理性的分析和研究,理清行书章法的流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行书书法作品的审美内涵和书家的创作意图,为深入研究古代毛笔书法艺术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为今人的书法创作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字体转换器还可以在线生成以下相关字体:
赵孟頫字体转换器
叶根友毛笔行书转换器
叶根友行书转换器
钟齐志莽行书在线生成器
流丽行书字体
顾仲安字体
文征明行书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