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字体转换器

乾隆行楷字体转换器在线生成器

乾隆行楷字体
乾隆行楷字体简介
  乾隆帝的文韬武略,不逊乃祖于书面一道,则更胜一筹他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并酷爱书画继位后,于万几之暇,沉酣墨沈,乐此不疲。历来书家,对乾隆帝的书法字体褒贬不一。马宗霍的评论较有代表性:“高宗袭父祖之余烈,天下晏安,因而栖情翰墨,纵意游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盖仿雪松;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指出了乾隆帝的书法字体师承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风格圆润秀发却有不足处。 
  也有的论者认为赵孟頫以宋室后裔而入仕于元,大节不忠,字体仅娟秀,而笔端毫尖,终带媚气,进而对学赵书者多不以为然。这是一种成见。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名言“心正则笔正”形象地说明了书法与人品的辩证关系,成为后人评价书法品位的标准,这是不错的。但只能是大体如此,不能当作数学公式来机械套用。 
  由于乾隆帝在爱赵书,而使清初书风发生了变异,由康雍之世崇尚董其昌,到乾隆之代崇尚赵孟頫。同时,围绕乾隆帝左右,以乾隆帝为中心,形成一派书家,在全国掀起了一次规模更大的帖学高潮,对我国书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乾隆帝在书法史上的另一大贡献,就是编刻《三希堂法贴》。乾隆帝即位后大力访求、搜集散快民间的前人法贴。命各部大臣从编入《石渠宝宝》的历代法书中,择其优者,共选出魏晋到明代一百三十五家的三百四十件楷书行书草书等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之后,聚集众工,摹勒上石,刻石二百三十八块,拓印了《三希堂法贴》五十二份,每份三十二卷,费时六年余。道光初,增刻回纹边,可以此辨别拓本的先后。